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美國新一輪的貨幣寛鬆政策,大印六千億銀紙,令美元再次貶值。大家憧憬資金流向新興國家,恒指在一兩個星期間大升二千點,樓市亦繼續熾熱,政府多次呼籲大家入市量力而為。

有錢人利用泡沫大賺,窮人即使炒嬴也是繩頭小利,再加上通脹來臨,平民百姓其實是量化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香港政府可以做的不多。在貨幣政策上,香港受聯繫匯率所累,失了調控經濟的一大利器。利率只能跟隨美國,加上美元貶值,香港資產相對便宜,使資產愈升愈有,卻無法控制。

在財政政策上,政府船頭驚鬼,船尾驚賊。財政政策旨在完善財富的再分配,有錢人多付稅項資助窮人。可惜,政府深怕這樣會損害營商環境,嚇走商家,因此沒有看到強而有力的政策去解決貧富愈來愈懸殊的問題。

據聯合國公布,香港的堅尼系數是0.53,為全亞洲之冠,反映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全球平等城市最為集中的地區是歐洲,丹麥、芬蘭、荷蘭和斯洛文尼亞的城市基尼系數在0.25以下,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挪威、瑞典和瑞士的城市基尼系數也較低,在0.25到0.3之間。香港的仇富心理和社會穩定在這個環境下日益惡化。

要解決貧富懸殊,財政政策是一途,制度的改變是一途。財政政策上,福利開支再要加大,對富人的徵稅要有所增加,把財富從富人轉移到窮人身上,同時要在教育上下功夫,促進下一代的社會流動。

政治上,更多民選議員需要進入建制,特首的民意基礎需要擴大。經濟上,設最低工資,對低收入的人士應有更多的保障。

上述的政策有其副作用 - 會令商家的賺錢意圖和效率降低,因此落藥的份量要恰到好處。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經濟學ABC,價格由供求決定。

除了從書本知道外,要實際體驗,不妨買一台iphone 4。

買的目的是要用來炒,當你當它為賺錢工具,你就對它的價格變化非常留意,從而了解價格背後的意義。

是的,價格是反映供求的最重要信號。價格升,代表供應減少/需求增加,反之則相反。iphone 可炒原因在於供應緊拙和需求龐大。供應上,產品是深圳富士康組裝出貨,富士康的產能不能滿足世界各地的需求。訂購加運送時間接近一個月,每人限買兩部,再加上全亞洲只有少量地區供應,香港是其中一個幸運的地區。需求上,中國、台灣、日本的人如要買iphone,最快速和便捷是經香港購買。

產品的供應限制在國境內,要產品流到其他地方,需要有方法走私到外地。產品供應緊張的價格上漲,再加上走私的風險溢價,令香港人和商人都有圖利的空間。

iphone 訂購時間長和配額限制,令獲取貨品的困難增加,香港人訂的iphone 顯得珍貴,售出價格比訂購價高。要把貨跨國界運到大陸、台灣和日本,要靠商人的統籌,他們賺的是風險溢價。因此在外地的零售價往往比香港高幾千元,這是國境售賣限制和供應緊張的效果。

香港人把iphone 賣出,可輕易賺得每部千多至二千多元。這個回收價每天也受不同消息的影響而波動。如有傳大陸聯通在月中售賣iphone,訂購時間因國慶而拉長等,一切消息和因素也在影響價格。當然,因資訊的不完全,每一天的價格(收機價)不一定正確無誤地反映供求,但它卻是最重要和可靠的信號。

要把經濟學的價格概念活學活用,iphone 是比股票遠為簡單易看,最少較少那些內幕和造市的成份在內。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這個星期好不容易過,沉重和悲哀籠罩著香港,可以做的就只有默默為傷者和倖存者祈禱。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之所以高於其他生物的地方。

上一次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是在台灣。在幾年前,應該是在香港直飛台中線還沒開通之前,我要先往桃園,再乘大巴往台中。

下班後,我提著行李到機場,趕搭晚上十時多往桃園的飛機。到達桃園機場,過關後已是十二時許。根據上一次的經驗,機場外有往台中的大巴的票售賣。

我走到櫃位買票,怎料櫃位已經關門。心知不妙,再細問機場裡的人,原來最後一班車早已開出。同行的有另外幾個香港人,也為此而煩惱,之後有一家出租車的商家前來兜售他們的出租車服務,他們四人原來都往台北西門町,結果他們合資租了一輛車到他們的目的地,那就只剩下我一個往台中的人在機場了。

我心急如焚的問他們︰「還有方法到台中嗎﹖」門口一群司機說︰「有的,但價錢會有點貴,而且你只有一個人,價錢會非常貴。」印象中他們說下台中大約要800元港幣。

我問︰「有沒有更化算的方法﹖」裡面一個女職員回答︰「或者我們可以載你去交流道,那裡有巴士通宵往台中,五百元台幣。」在沒有選擇下,我亦只能這樣。

乖乖奉上五百元後,那裡的其中一名司機叫我跟他上車。那是一名三十幾歲的男子,戴眼鏡,他帶我上了一輛七人車。在車上五分鐘後,他問︰「如果用私家車載你到台中,你覺得多少錢才合理﹖」

我知道他想我多付點錢載我到台中去,我便回了一個蠻低的價錢。他跟我討價還價了幾個回合,因我想盡快趕到台中,不想節外生枝,於是同意他的價錢了,折合港幣大約五百元。

是有點貴,因大巴才港幣五十元左右,但沒有選擇下只好無奈接受。他載了我到一個很荒蕪的地方,然後換另一輛萬事得的五座位車。他說那台車是他自己的。

不是公司車,我的安全似乎沒有保障了。但事到如今,我沒有選擇了,硬著頭皮,登上了後座,有甚麼事也方便跳車。上車後,我打醒了十二分精神,留意著他的一舉一動。

他說︰「你可以頭躺在椅子的枕上,睡一會兒,一下子就會到。」我回應說︰「我不睏,看看風景好了。」周圍是漆黑一片,根本沒有甚麼風景可看,我只是想留意著路牌,判斷他是不是向著台中的方向走,可是那裡的地名相當陌生,我看不出他是不是走對方向。

我盡量逗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問他的家庭狀況,試圖讓他沒有空間去想怎樣打我主意。他說︰「孩子剛出生不久,兩夫妻一起工作每個月也僅可糊口,現在只想盡量多賺點錢。我看你樣子很善良,才願意載你一程,我也怕載陌生人會被打劫。」

車到了苗栗縣,他說想到那裡吃點東西,因還沒吃飯。說真的,我很不想他停車,我只想用最快的方法到目的地。但他堅持,我只好讓他先吃東西。他在一間便利店的門口停下,買了一罐咖啡和一點食物,然後問我要不要在這裡買點手信。

我沒心情回他了,我說快點開車就是。再過半小時,我們到了台中市的目的地。他把咭片留下,說如果有朋友到台灣,可以找他。我心想︰「整程也在擔心和惶恐度過,感覺並不良好,怎會再介紹給朋友。」付了錢,急忙拿下行李下車。

說真的,他並沒有任何惡意,只為了家庭多賺點錢,而且我佩服他的幹勁,因這樣一來一回天也亮了。但在陌生的環境,不能怪我提高警覺。

                                                                                                                        

星期天,要到博物館帶兩團。可能是慘劇發生和一號風球的關係,沒有人要聽導賞。坦白說,每個星期去帶團,我有點吃不消。邊際遞減定律永遠生效,帶得多滿足感愈來愈小,看來隔一個星期帶一次會較好。

我沉迷在挪威的森林裡,不看小說的我,已經連看了兩本村上春樹的小說。我的理性跟感性在交戰,結果是感性把理性壓到,佔了上風。

村上春樹寫的並不是甚麼奇妙科幻的東西,而是生活中平凡得不得了的東西,但你讀下去又不覺得怎樣沉悶。在他的小說,我看到了自己,在某些性格上我跟書裡的主角是相似的。他寫出了城市人的那種虛無和沒有方向的感覺,我雖不是日本人,卻跟我產生了共鳴。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下班了,走著那條路,微風吹送,那股冥鏹的味道籠罩著整個區域。想不到在這個中產區域,也有不少傳統的人,燒起街衣來。

一直走到筲箕灣,那個在東區走廊下的足球場,每年也搭起棚屋,舉行一年一度的盂蘭勝會。小時候,我是盂蘭勝會的支持者,每年都會參加。盂蘭勝會的原意是慎終追遠,後人聊表孝心。那裡有幾個用棚搭成的台,一個安放先人的牌坊,一個是上演大戲的戲棚,另外是一個給僧人的誦經的棚屋,和安置各類型的神的地方。

燒了路票給先人,等於發了一個請柬,請他們到那地方看戲和聽經,後人又會帶備燒肉、雞、酒和金銀衣紙拜祭,讓他們在七月十四來到陽間也有個安身和娛樂的場所,不用四處遊蕩飄泊。

那時候,我是到柴灣的一個近杏花村的荒地附薦,後來為了方便,移師到聖馬可旁的那球場,幾年之後,因家族嫌麻煩,已有十多年沒有附薦了。

另外,每年我們也會燒街衣,七月十四的鬼門關打開後,不少孤魂野鬼來到陽間,本著同情心,中國人會拜祭這些沒有後人拜祭的鬼,順便借助他們的力量保佑自己的家庭。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6%99%E6%B8%AF%E7%9B%82%E8%98%AD%E5%8B%9D%E6%9C%83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進化2

今天早上,看到AM730 施永青的一篇文章,內容大概說今日年青人的工作態度不及上一代好,原因是上一代環境差,迫出他們良好的工作態度。今日一代物質豐富,不愁餓死,自然較為懶散。

這跟我的一篇「進化」觀點相近。人不在惡劣的環境,不能逼出良好表現。但也有不同之處,就是他認為今時今日的環境比以前好得多,而我卻認為現在的環境比以前糟。

是的,現在的社會無疑在物質生活上比較充裕,但在社會流動上卻比以前糟了。我們大學畢業,能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當然糊口以外,我們有一點閒錢買我們喜歡的東西和娛樂,但晉升機會卻比以前少和困難。

這樣的情況其實比以前更壞。以前我們還可以有惡劣的環境逼我們的小宇宙爆發,今日我們一方面餓不死,另一方面又升不上去,高不成,低不就。小宇宙在這環境下不能被激發,是我們進化到另一個層次的最大障礙。

在家裡有飯吃,但在社會上找不到工作的,我們稱之為雙失青年。在以前的家庭,家裡如有這樣的蛀米大蟲,應會被逐出家門,結果他們在沒有選擇下只有當一些粗重的勞動工作以維生,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小宇宙被激發,比現在學歷低的年青人刻苦耐勞。

今天的年青人受父母溺愛,父母不忍逐他們出家門,結果反而令他們不能進化,變成一個失去所有能力的人。

另外,施生提出一個觀點,他觀察到有目標的人工作態度特別好,只要樹立了人生目標,多困難和辛苦的工作也願意做。以目標代替惡劣環境去激發潛能,或許行得通,但知易行難也。

在惡劣環境下,我們被逼去做,我們是被動的,硬著頭皮去做的同時,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強。在餓不死人的情況下,我們要樹立目標去提升工作表現,這是非常自覺和有計劃的人才可做到。做到的人可以說是森林中的獅子和獵豹,在社會中是強者。

                                                                                                                      

C觀點- 施永青
怎樣才會有好的工作態度


常聽到人們對新一代的青年人的工作態度有所不滿,說他們常有「公主病」,吃不得苦,工作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我覺得此乃人之常情,世上那有人喜歡吃苦,喜歡遭遇困難,只是為勢所逼才「頂硬上」吧了。

上一代相對這一代刻苦耐勞的基本原因,是當時的普遍經濟環境比現時差,大部分家庭都沒有太多的積累,手停口停,連活下去也可能出問題,所以大家對工作都不敢怠慢,生怕上司不滿,會連賴以維生的工作也失去。

現時,不單止家庭的積累已普遍提升,社會更設立了安全網,在香港已不用怕會餓死。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慵懶傾向就充分暴露出來。獵食動物在食物豐富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只會懶洋洋地躺著,年紀大的就連嬉戲也懶得嬉戲。由此可見,說綜援養懶人,雖然政治不正確,但事實如何,大家都心裏有數。

我不是反對富裕社會對處於弱勢的不幸者施以援手,但設計福利制度時,應盡量避免出現漏洞,以讓慵懶的人性有機可乘。把福利制度遏制在僅夠基本生活的水平,才能鼓勵人們靠努力工作去改善生活。如果把綜援的水平訂得比最低工資還要高,那就很難奢望社會有好的工作態度。

同樣理由,作為父母的,亦不宜過早地為子女作好各種生活上的保障,否則只會令子女失去工作的動力。我見有些富裕家庭,一早為子女提供信用卡,買定樓等子女結婚,安排好工作等子女上位,那他們的子女又怎可能有好的工作態度?

對一般人來說,匱乏才能感到工作的需要;擔心失去工作,才會戰戰兢兢地去爭取工作成績。但這只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只能做到不過不失,有所交代算了。我見過一些工作態度積極,不斷精益求精的人,他們大都有自己的理想,知道自己想達至一個怎樣的人生目標;這樣他們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才會赴湯蹈火,不輕易向困難屈服。

人人都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指令去做別人想做的事。若希望青年人有良好的工作態度,關鍵是要協助他找到人生的目的,並令他感覺到,他可以透過他的工作,達至他的人生目的。這樣,他一定不會覺得工作辛苦,不會害怕工作中可能遭遇困難;相反,他會主動去挑起責任,使出看家本領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年輕時也有一段時間不思進取,無所事事,但當我樹立起人生目標後,就一改自己的懶散習慣,主動找工作來做,有病也不輕易請假。以我寫這個專欄為例,我每天都很有紀律地六點半起床就寫,五年來沒有一次脫稿。別人都覺得要做到這樣很難,但我一點不覺得辛苦,因為這是我自己想做的。所以,我覺得要新一代青年人有良好的工作態度不難,只要他們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行了,而且工作起來還可以樂在其中呢!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進化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達爾文從動物世界中窺探出進化論,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只有強者可以留低,弱者會被殘酷地叮走。

後來,進化論應用到社會裡,衍生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強調優生,例如北歐的日耳曼人是優等人種,他們在寒冷的氣候中進化,迫使他們發展出高等生存技巧,熱衷於擴張和冒險。在嚴寒的北歐,只有體質佳和高智力的人可以留低,體格軟弱和低智力的個體會被撤底地淘汰。在溫暖的非洲,生存環境沒這麼嚴苛,因此體格弱和智力低還可以生存,故日耳曼人進化的速度比非洲人快得多了。

好逸惡勞乃人之所欲,但同時是「進化」的最大障礙。要進化,必須要把自己置於最惡劣的環境,把自己局限得動彈不得。

最近看的鐵血戰士S,主角和一班世上最利害的殺手被鐵血戰士送到他們的星球,跟鐵血戰士戰鬥,以滿足鐵血戰士的優越感和征服欲。殺手一個接一個被鐵血戰士擊斃,最後只留下了最強和冷酷無情的主角(主角認為合作是一個lose lose game,單獨行動才可以贏),繼續跟鐵血戰士玩這個遊戲。這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visual version。

香港是自由社會,容許自由競爭,同時由於太過自由,競爭異常劇烈,要脫穎而出,殊不容易。大財團跟政府關係密切,大者恆大,貧富懸殊加劇。政策對財團傾斜,手無寸鐵的八十後要生存或搶到更多的資源,必須要具備更強的侵略性,保持優越感和征服欲。這種侵略性指的是極強的世界視野、創意、勇氣、整合和執行能力,以征服和戰勝其他人為目標。

老一代說現在的年青人不夠他們刻苦,好逸惡勞。現在的環境比以前惡劣和複雜,不刻苦的很快會被淘汰,留下的都是精英和強者。我總相信這一代會比上一代更為強悍,因為我們生存在有如北歐的嚴寒環境,面對著全球的競爭和複雜不清的前景,我們都會更快速的進化。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一連六天的buying trip結束了,走訪了幾家工廠和陳列室,開了很多會。除了業務本身,我有興趣的還有是供應商高層擁有的特質,然後評估自己跟他們的距離。

我是很遲熟的人,遲熟指的是通常很晚才開竅。但一旦開了竅,如魚得水,做得比別人要好。好像讀書便是一例,從小到大,成績未曾好過,不是四科不合格,便是剛剛合格,但總會在邊緣過了一關又一關。轉捩點是預科,我到了另一家學校,好像鬼上身般,突然對讀書產生興趣,除了教科書外,竟奇蹟地自發買書來看,假日也會拿著書來讀。除了功課,我還不斷寫文章給老師打分,並逼他天天批我的文章。

除了讀書外,我的籃球技術也來了個突破。那時有一個校隊同學教了我一些大前鋒的技術,令我由亂打變成一個恰如其份的大前鋒。小息、午飯、放學後我也在打籃球,在技術、體能和速度上,看來我永遠也不復當年勇。

出來工作後,也一直在迷茫中,好像怎樣也做不好,怎也會受到批評。直到這個trip 完了,我好像有一點開竅的感覺,知道這個遊戲是怎麼的一回事。

然後我發現,我開竅來自於我的專注和充份理解事物背後的意義。我必須要知道我所做的東西的目的和意義,然後被這些東西打動,我的興趣和專注才能產生。假如我能專注在這些我認為重要的東西,我的績效可以比別人高很多。可是,我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被一種東西打動,因此開竅往往比別人晚。

不知這種對自己的理解對不對,我正在評估這個想法中......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八十後激進爭取民主,與社會流動大門愈來愈窄有關。他們畢業在SARS 後,一直工作至今,升到管理層的有多少﹖他們覺得即使如何努力,都好像沒有成就。樓價高昂,他們工作至今也付不起首期。這是他們感到不安和方向不明的原因。

種種挫折,現在的政府卻幫不上忙。他們認為不濟的政府是他們痛苦的根源,一個可以代表他們的政府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

沒錯,現在的立法會只有一半能代表市民的聲音,所以立法會所代表的民意是被扭曲的,是被一班由小圈子選出來的功能組別所扭曲。廢除功能組別,讓一個代表全民的議會產生,然後重塑公平而不偏重於商界的公平制度和遊戲規則,是改善生活的關鍵。八十後透過抗爭去爭取一個公平的社會無可厚非。

在一個民主的制度裡,八十後買不起房子,政府可能已通過復建居屋和其他資助置業方案了。低下階層被僱主剝削,生活捉襟見肘,可能最低工資法案早已經被通過。這些法案是商界和大眾的零和遊戲,改變原本令商家容易獲益的遊戲規則,把利益從商家輸送到大眾。民主制度滿足大眾訴求,重塑一個較公正的制度去分配利益,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

最怕是建立民主制度後,我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政府的角色過度膨漲到無所不包,嚴重的干預了經濟和社會。過份的干預扼殺經濟,也令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在一個人口老化、沒有天然資源的城市,會大大削弱其競爭力,長遠令我們的生活不進反退。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政經制度在香港

我一向不太留意政治。近來日日起錨,討論2012年的政制發展,作為香港人,有關心一下的必要。

我又要食老本,從我愛的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問題。世界上大體上有三種制度 - 自由主義、福利主義和共產主義。自由主義主張政府不應干預社會和經濟,市場在無形之手的引導下能有效地運作,達到資源最有效的分配,這是18 世紀阿當史密斯說的。自由市場讓人自由競爭,汰弱留強,也令社會貧富懸殊加劇。

福利主義旨在解決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裡的貧富不均。自由主義令得社會太過貧富懸殊,迫使政府要提高福利開支,劫富濟貧,向窮人提供更佳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福利,令社會的財富分配更平均。福利社會的弱點是政府支出處於高水平,一旦經濟蕭條,稅數減少,政府會入不敷支,甚至破產。第二,福利社會削弱競爭力。高稅率打擊工作誘因和公司的獲利能力,令個人和企業競爭力下降。

共產主義消滅資本家,杜絕對無產階級的剝削,理想是創造一個絕對公平的社會。生產要素在政府手上,生產甚麼,生產多少,全由政府一手包辦統籌,然後動員民眾生產。民眾所得由政府平均分配,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缺乏工作誘因是共產主義失敗主因。

每一種意識形態也有它的弊端。香港政府說現在要走的是自由主義的路。政府鼓吹大市場、小政府,堅持不復建居屋,推行強積金,就是要把政府的角色縮小,只在市場失效、創造公共財等才走出來。減少公共開支,維持低稅率,讓香港維持較高的競爭力。

立法會裡的功能組別,可以說是政府的最佳朋友,自由主義永遠是商人高舉的,政府管制愈少,他們成本愈低,賺最大利潤,這跟政府最志同道合。最低工資違反了自由主義原則,因它無視無形之手對薪金的調節,令成本提升,商家其實是非常反對的,但礙於社會和政黨的壓力太大,他們只能在訂立薪金在多少錢上爭辯,而最低工資立法卻是事在必行的。

因此,立法會其實是資本家(功能組別)和普羅大眾(直選立法會議員)的角力,是自由主義和福利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相搏。

取消功能組別的結果是,香港會走福利主義的道路。沒有功能組別的調節,只有代表全港市民的直選議員,福利主義會把自由主義拉倒,而且隨著香港人口老化而更加明顯。如果連特首也是普選,香港無可避免成為福利社會。

福利主義是禍是福﹖短期而言是福,因市民享有更佳的福利,長期而言是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天然資源匱乏的香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在人和制度,人在高稅率下缺乏拼摶誘因,在制度上政府趨於干預市場,已失去以前高舉自由的優勢。

民主政制和市場經濟的共通點是,市場經濟投鈔票表示支持,能滿足需求的商家可以留低。民主政制投選票表示支持,能滿足市民訴求的議員和領袖可以留低。問題是在政治上短期令我們感到暢快的,長遠來說對我們及下一代是不是有利的。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藝穗會

喜歡Jazz,是喜歡它的浪漫。好朋友從外國回來,大家同是Jazz 愛好者,想找一間Jazz Club聚聚,在網上亂尋,找到一間叫藝穗會的東西,那晚正有一場由17人組成的爵士樂隊在那裡表演。

這隊樂隊在一座中環的舊式的建築物演奏,即時讓我產生興趣。這座建築物在1892 年由牛奶公司建成,是牛奶公司的倉庫,最初只用作冰庫。1896 年,牛奶公司將總部搬此處,並加建屠場、餡餅生產工場、牛奶分銷中心、零售冰粒雪庫、副食品工場等。

現在這裡已闢為一個藝術表演場所,由藝穗會這個非牟利組織在1985 年進駐經營至今。

今次的Jazz Show是由一隊17人組成的Big band 演出,並不是我最喜歡的由小型樂隊和一位vocal 組成。表演在面積不大的演奏廳裡會令人覺得過於嘈吵,聽得久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不過,由於是Live 的關係,觀眾十分投入,氣氛非常好,我們也聽得很盡興。

我倒是想說一下藝穗會的保育模式。一座舊式建築物可以怎麼活化,藝穗會是一個例子。我不能說它很成功,因它的知名度似乎不夠,一般普羅大眾甚至不知它的存在。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保育項目,最少要滿足下面幾點,

第一,它自負盈虧,不用納稅人補貼。藝穗會自負盈虧,不用政府資助,還付給政府租金。它的收入來源在場地租賃、門票收入、餐飲等。

第二,它擔起教化的角色。藝穗會有舉辦畫展、戲劇和音樂等,讓一些新晉的藝術家有一個場地展示他們的作品和表演,把藝術推廣給大眾之餘,也提高了這些藝術家/表演者的知名度。

第三,它提高了我們的藝術素養和生活質素。在香港,爵士樂始終是小眾玩意,聽Jazz 的Live show 機會不多,除了甚麼爵士節和爵士巨星訪港之外,基本上沒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表演。這裡提供場地給一些還未成名的表演者表演,觀眾只須付低廉的入場費,便可享受水準不俗的現場表演,提高了普羅大眾的藝術素養和生活質素。

聽說藝穗會得到馬會資助進行裝潢。如果能回復以前面貌,並把表演場地擴大和弄得更正規,氣氛和吸引力將會大大提升。

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活著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又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星爺在少林足球又說︰「做人無理想,跟一條鹹魚有甚麼分別?」

每天大清早起床,走上生產線,好像機械人般,整天對著死物加工,跟其他工人沒有溝通,工作十幾小時後,回到宿舍睡覺,第二天如常上班,做著一樣的事。每個月賺的1200元,即使四十年不用分文,也買不起價格驚人的房子。

這是甚麼一回事﹖甚麼令富士康工人生無可戀,走上絕路﹖大家都在分析政治、經濟、社會、企業管治因素,但說到底還是他們不知為了甚麼而活,覺得人生再沒有意義了。

夢想、對未來的憧憬令人覺得人生有意義。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工人每天在工廠加班搏殺,每多工作一天,離回鄉蓋房子和一家團聚的日子又近了一步,他們為可達到的理想而打拼,這是他們人生的意義。

他為升職努力,他在籌備一盤生意,她正期待一段轟烈的愛情,他狂熱的暗戀一個女生,他為了他的家庭奮鬥,都是夢想,都是憧憬未來的美好,這讓你每天都渾身是勁,精神奕奕,覺得生命充滿意義。

是時候問一下自己,你的夢想是甚麼,你活著是為了甚麼﹖

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八十後和社會流動

梁文道這個評論和我以下關於八十後和社會流動的文章觀點接近,他說得更具體和深入,可參考之,

http://loyincheung.blogspot.com/2010/02/sars.html




【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大陸流行80後這樣的一個稱呼已經好幾年了,香港是直到去年年底才開始忽然大家,在認真的討論什麼叫做香港的80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事件呢?如果你常盯著我們電視台的新聞瞧的話,你也許會知道,就是香港在去年年底曾經發生過一群很重要的事件,就是一群的年輕人,主要是一些80後的年輕人,他們去反對在香港興建高速鐵路,通往廣州的這個鐵路,主要原因就是這裡面牽涉到一些公平和正義的問題。而且這裡面還牽扯到一些香港的農村或者興建地區的破壞等等。

那麼這一群80後帶著一些不同的價值觀,嶄新的運動觀念,湧入到了香港的主流媒體裡面,使得香港政府、主流社會全部大吃一驚,不知道這批年輕人是從哪裡跑出來的。然後隨之而來就是一連串的爭論,在這場爭論裡面,有一本書或者有一個學者常常被人提起,其實這個人在香港已經非常有名了,他就是有名的社會學家呂大樂。他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一篇文章,只不過以一個冊子的形式出現。這本小說是幾年前就出版了,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四代香港人》。

為什麼呂大樂和他這本《四代香港人》會忽然成為一個爭論的中心呢?這是因為有很多人,尤其支持這些80 後的年輕人,覺得呂大樂是一個很保守的人,覺得他這本《四代香港人》的觀念也很保守,在為一個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說話。那麼的確呂大樂當然有他保守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很多人對這本書有一點誤讀,對於不知道這整個背景來龍去脈的朋友不要緊,我給你簡單講一下這本書講的是什麼,也許你能夠從這本裡面,更清楚的瞭解到一點香港的故事。

首先這四代人是怎麼一個算法,什麼叫四代香港人,是這樣的,呂大樂從二戰之後開始算下來,香港總共出現了四代人。那麼這四代人的說法,並不是一個他的獨創,而是你看很多社會學家或者人口學家在講整個世界戰後,都會有這樣一個四代觀念的區分。那麼戰後第一代,主要就是戰前早就已經出生,挨過了二次大戰的痛苦日子,然後在戰後努力含辛茹苦的要重建家園的這一批人。

對於這一代來到香港的人,其實很多都是難民,有的是逃避二戰的戰禍,有的是逃避國共的內戰,那麼解放之後又來了一大批人。那麼這一批人,在當時二戰之後,他們等於是建設香港的第一代,呂大樂對於這一代人的描述是充滿了溫情的,他覺得這一代人都在無私地為了下一代人而奉獻。而且他回想起他們年輕的時候呂大樂就是接下來的第二代人,也就是戰後出生的所謂嬰兒潮時代。

然後他就說,現在回頭再看,當年的年輕人,也就是戰後出生的嬰兒潮那一代人,享受的生活空間,可能連今天已屆中年的戰後嬰兒自己也覺得難以接受。那個時候天空海闊,很多事情都能夠以嘗試新鮮事物之名,一次又一次的偷雞,偷雞這是個廣東話,就是偷偷干。那時候只要打著新這個招牌,萬事好商量,很多事情都會多留幾分空間。

他想講的是什麼呢?他想提一個重點,就是那代人的父母雖然保守,但是問題是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對未來想法的開放程度,其實可能比今天的嬰兒潮時代,自己當了父母之後的情況還要開放,還要大膽。反過來說,今天的嬰兒潮時代,在社會裡面是個掌權階級,但其實他已經比他們父母那一代,其實還要保守,然後他們在社會上面營造出來的開放空間也遠遠不夠。

好,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嬰兒潮時代是怎麼樣的一代人,這一代人很奇怪的地方在哪。就是他們是戰後出生,尤其香港這個地方,接受當時西方流行文化洗禮,迷過beatles,趕上了西皮的潮流,有反叛的精神。那個時候他們流行說的話不要相信30歲以上的人,可是這一批人到了現在,他們卻覺得只有30歲以上的人才可信。同樣的曾幾何時,他們認為30歲之前不讀馬克斯,或任何其他激進思潮的,缺乏激情,不夠浪漫,難成大氣。年過30之後的戰後嬰兒,卻認為幾十歲人仍然激進,則代表沒有長大,不夠成熟。

那麼這一批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想這是呂大樂這本書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他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問題是我們要注意這一批人,他們是香港社會的某種意義上的主流為什麼?因為在年齡階層來看,他們這批人人口太多了。1966年的時候,年齡19歲以下的青年,佔當時總人口的50.5%,就是一半以上。那麼這一批人,很自然的就會把自己的問題當做是全香港的問題,替整個香港社會制訂議程。

然後而且這批人,因為在一個劇烈的競爭環境底下成長,而那個時候社會非常開放,空間很多,經濟在爆發時期,所以他們能夠上位,廣東話什麼玩意兒,就說能夠往上升的機會也很多,所以他們變得相信競爭。對他們來說競爭不只是個過程,更是個意識形態,而且他們有一種信念,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憑個人的實力跟苦幹、聰明、機警、靈敏,而不是整個社會結構或者外部國際局勢、經濟變化造成的結果。

但是快速的經濟發展、長期的順進,確實會令人選擇性的整理個人經歷,只記得自己力爭上游,而忘記了當時社會形勢如何不斷地大量地給他們製造機會,於是他們就把自己那一套當成了是日後的世界也永遠都應該是這樣的。於是接下來他們那一代人,也就是我這一代人,所謂第三代人,就是六十年代末,或者是七十年代生的這一批人。那麼這批人是怎麼樣呢?這批人他們面對新環境,這個新環境裡面機會不是消失了,而是不再全面開放。進入職場的新一代發現隨著彈性僱傭制的普及,僱傭機構的結構趨向扁平,不像以前那麼科層化,一層一層,新增的經理,管理職位因此就會減少了。

那麼於是你這個社會往上流動的階級也就少了,那麼這一批人就會苦於自己總是沒有出路的感覺。我想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拿香港跟大陸對比最容易看得出來了。我們看看,在大陸,就拿我熟悉的媒體行業來講,我發現很多報紙的老總、編輯居然都是30多,40歲,跟我年紀差不多。而像我這種年紀的人,在香港,如果你仍然在媒體工作、在報紙工作,幹到這個歲數,你可能就只是個採訪主任,你那個總編和社長,可能都是一些五、六十歲的人。也就是說香港這個社會機會已經縮減了,經濟發展到這個程度。

所以很多人說呂大樂保守,就是因為他用這樣一個角度來解讀今天80後或者70後面對的問題,可是你也可以說他是激進的,因為他就在反省他那一代人的缺失,他那一代人的得天獨厚,是如何依賴於社會環境,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

看頂尖東西

不是頂尖的人,更加要看頂尖的東西。即使因個人能力所限,做不出頂尖的事,你也知道甚麼是頂尖的,盡力把距離拉近。一個連好壞也分不出來的人,做得好的機會等如一隻猴子在鋼琴鍵上亂跳,卻彈出一首動聽的歌一樣小。

NBA籃球比賽,常規賽不看沒所謂,到了總決賽生死牽一線時不能不看,因為世界上兩隊最棒的球隊都會無所不用其極。人家說高比拜仁是球王,因為他在整個NBA聯盟裡表現最穩定和出色。每個人手拿著一部iphone,即使沒錢買也要知道它怎會這樣受歡迎。那餐廳人人讚好,我建議你怎也去試一次。前幾年,一些DC品牌casio, pentax, kodak 也在賣,百家爭鳴,為什麼現在只有canon 才賣得起價。

上述的一切,重點是要了解這個世界的價值觀,知道甚麼是好的東西和不好的的東西。好的東西in long run 會留下來,受人讚賞而不被淘汰,這是資本主義的供求定律。除非你要去共產國家生活,不然你必須把這定律放在心裡。正因為這個定律,所有東西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構成趨勢。

關鍵是你怎可以把一個領域裡的頂尖東西確認出來,做一個識貨之人﹖多留意資訊和別人的評鑑,在搜尋器的幫助下會事半功倍。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只是一晚,富士康再多兩人自殺。人命攸關,為什麼這件事被傳媒廣泛報導後再多兩人自殺﹖

生命誠可貴,父母養育之恩未報,卻可能為一口氣而自殺,這是畏縮和自私的行為。請珍惜生命,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讓自己的夢想實現。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富士康11跳,外界指這間擁有八十萬員工的代工廠是血汗工廠,富士康股價連跌五天,市值蒸發幾十億。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其母公司是台灣首富郭台銘的鴻海精密。郭台銘軍訓式的管治,令鴻海和富士康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科技代工企業。客戶都是不大不做,apple, HP, nokia, sony ericsson, samsung, LG等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品牌無一不是它的客人。

我用另一角度去看這事件。孤勿論富士康是不是管治出了甚麼問題,富士康的企業性質本身就是壓力的來源。

1. 它主要生產科技產品,科技產品對時間極其敏感。晚一個月推出的產品,規格已可能被競爭對手趕上,產品也賣不起價錢了。因此,整個管理層和員工們都在趕研發、趕設計、趕做樣品、趕起模、趕生產、趕出貨,根本無暇去理會員工的心理出了甚麼問題。

2. 它有員工八十萬,它必須擁有源源不絕的訂單去維持這八十萬員工的運作。要爭取到訂單,必須有具競力的價格和優良的品質,員工們要做到這兩點,豈能不受壓﹖

3. 各大品牌一方面殺價,一方面要求多多。他們要求富士康對他們的員工待遇良好。在道德上,最基本要符合勞動法的最低工資和超時限制及保償,還有個別品牌對他們的額外要求,每一項要求也是錢,卻同時殺價殺到盡。

4. 它是做代工的,沒有自己的品牌,在成本上彈性低,卻要任由各大品牌魚肉,滿足各大品牌的邊際利潤,以換取訂單。結果,成本可能從對員工的待遇省下來,員工的要求需要花錢,便不了了之。員工心理有問題﹖不理會便不用花錢。有報導說員工膳食裡的雞蛋有蛆蟲也照用可也。

富士康正是集所有壓力因素於一身的受壓企業,員工又怎可能獨善其身,不受壓力呢!

被冠以血汗工廠的名,富士康要翻身不容易。

前幾年,CNN 報導生產迪士尼產品的工廠有童工一週7天都要工作,每天上班13小時,這事件令一眾零售商重新反思和注重供應商的道德問題。試想,當美國的家長買迪士尼的玩具給子女,想起這玩具是透過剝削貧窮國家的小朋友而製造出來,家長還會買得心安理得嗎﹖同理,你用的iphone 原來跟富士康工人的人命有關,你用時也會感到不舒服,這也大大影響了apple 的聲譽。

供應商的道德水平現在跟貨品的品質和安全同樣重要,且看富士康今後怎麼應對(聽說現在在工廠建醫院,替員工做心理輔導),以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大陸宏調未止,又來個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恒指跌穿萬九點,之前買的中移比買入價跌近三元,對比起匯控,已算跌得少了。

吸收了上次金融海嘯的教訓,淡市勿估底,撈底屬高難度動作,小投資者切勿模仿。三年前,恒指從三萬多點瀉下,跌到兩萬七喘定。以為執到寶,立刻動用資金入市,80% 的資金壓在股票上。結果是恒指要見萬一才重拾升軌,有一些我之前在低位買入的優質股,我見勢色不對,竟笨笨的在低位沽貨套現。虧損累累的弱勢股卻一直放著賣不出。最後整個組合的價值也只剩下買入價的兩三成。

之後的寬鬆貨幣政策令股市反彈大升,股價漸漸返家鄉,我立刻賣掉,取回現金,等另一次下跌浪再吸納。

三萬一跌到萬一,跌幅是七成,估得到的人不發達沒道理,我等凡人還是不估好。現在策略是分段吸納,五筆資金,恒指每跌一千點買一次,跌足五千點還要跌,我沒辦法了。反正是中長線的投資,就放著好了。

現在研究的是要買甚麼股票才可在經濟轉好時錄得較好的回報。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2010年,在香港,智能手機開始引人注目,但絕對不成熟。

第一,作業系統還在不斷更新,沒有一個系統跑出。Android 每半年有一個新版本,iphone 再過幾個月又出新版本。Symbian、Android、iphone 各有擁躉,沒有一個系統擁有絕對優勢。

第二,市場上的smartphone 選擇太少,不能完全滿足用家需求。到現在我始終未能找到一部完全符合我要求的,netbook 在近幾年大行其道,競爭激烈,發展已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要找一部完全符合你要求的netbook 在幾年前很難,但到現在已很容易,smartphone 正在走著netbook 開始時的發展週期。

第三,smartphone 價格居高不下,一部smartphone 的價錢比一部netbook 貴,四千元是入場費,令smartphone暫時難以普及。

我預測未來的發展是這樣。行動網絡將會是大趨勢,行動網絡應用的技術會是3G。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會是行動網絡的工具,兩者將互補不足。

智能手機的樽頸在於屏幕不能太大,上網、看電子書和電影都不能盡興。另外,由於CPU 耗電量高,待機時間大大縮短,手機待機時間如少過一天,將會是很大的弊處。因此,智能手機適宜用於透過widget 瀏覽社交網站、查閱資訊(把傳統網站的資訊整合,在小屏幕可看得更舒服)和玩遊戲,其他都因屏幕太小和耗電量高而不適宜做。

10寸以下的平板電腦正好填補這個空缺,它主要用來瀏覽網站、玩較複雜的遊戲、文書處理、看電影和電子書等。它和netbook 的分別在於它更輕薄、開機時間更短(因用android 或iphone系統),可以每天放在手袋或suitcase隨時使用。

它將會內置wifi、3G 甚至更新的WiMax,同時裝備了像Geforce的3D 圖像加速晶片。PSP、NDS 等可攜遊戲機將面臨嚴峻考驗,因為大的遊戲開發商更樂於在iphone、android 等作業系統開發遊戲,他們的遊戲在app store 和android market 裡可供可載,發揮著長尾效應,毛利和銷量都比傳統實體貯存媒介優勝,賺的錢也更多。

我相信這趨勢會在這兩三年間一一實現,電子產品製造商、網絡供應商、軟件開發商將會受惠。買未來,現在就要買他們的股票了。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死而無憾的人生

在大學時最喜歡讀的不是本科,而是副修的哲學。任何可供自由選讀其他科目的學分,我都全花在哲學系辦的學科上。在這領域上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人生自古誰無死,怎樣才算是死而無憾的人生﹖我認為有以前的幾點,

1. 對人生有比較深的覺解

有些人一生營營役役,為活著而活著,漫長的人生裡對宇宙和人生從來沒了解過、沒思考過,在氣斷的一刻才驚覺自己有很多東西沒體驗過、沒理解過或知道得太少,可是一切都來得太晚了,最後鬱鬱而終。相反,如果不時對人生的意義有所反思,對人生有較深層次的了解,清楚甚麼的人生才是自己滿意的,枉過一生的機會可以減少。

2. 對世界有貢獻

自己對世界有貢獻,自己是工具,貢獻世界是目的。其實自己不單是工具,因為這貢獻除了具工具價值,還具自足價值,正是這貢獻,你感受到強烈的滿足感;正是這貢獻,你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正是這貢獻,你才感受到人生意義所在。所以我們常聽見一些覺得自己很沒用的人,感到自己的存在很沒意義,他們的人生永遠存在著遺憾。

3. 得到世人的尊重

得到人家的尊重,是每個人都期盼的事。論語說立德、立言、立行,就是說個人的修養品德達到一定的標準。路遙知馬力,以良好的品德待人接物,經歲月累積,必會得到世人的尊重和好評。當然,這種修養不應該裝出來,而是正確的價值觀已植根於心,是自然而然,率性而為的。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懷念,死也無憾。

4. 感情有所託付

很多人一生為口奔馳,營營役役,為了糊口犠牲了跟家人、伴侶和朋友相處的時間。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扶你一把的總是至親的人,很多人永遠到了臥病在床的一刻,才後悔年青時沒珍惜自己所愛的人,一直忽略了他們。只要你在世時沒有錯過跟你有感情關連的人一起的機會,能盡情享受跟他們相處的時間,死亡的遺憾可大為減低了。

無論你的生命是高潮迭起或平淡無奇,也只是永恒宇宙裡的一瞬間,一閃即逝,如可以把這生命的所有東西記錄下來,讓你的故事永遠留在世上,成為你的傳記,此生無憾了。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時裝品牌分析

近幾年,我發現一些本地時裝品牌如bossini, giordano, G2000, baleno等,他們的店好像愈來愈少人逛。我沒有看他們的業績,但不看也想得到他們在香港的市佔率近幾年必定有所下降。以我觀察,雖未證實,是跟國際品牌入侵香港搶走顧客有關。

這些本地品牌也曾在八九十年代有過風光日子,成為香港人買衣服的必然之地。如田氏家族的G2000,他們從上海下來香港,帶備了資金、技術、機器,在香港興建紡織廠,顧客是美國零售商,做OEM 的生意。OEM 的毛利在競爭下減少,於是以工廠做後盾,因利成便,打做時裝品牌。G2000 在八九十年代當然非常成功,香港人一想到要西裝和上班服,就想起G2000。

近三四年,一些國際品牌覬覦大陸市場,選擇以香港為踏腳石,打響名堂,再進軍大陸。Zara、H&M 和Uniqlo 等在這三四年大肆擴張和本地化,分店數目愈開愈多。他們的定位清晰,主攻不同的目標顧客。H&M 賣便宜的時裝,Zara是做比H&M 品質好的時裝。Uniqlo是賣布料較講究的衣物。

時間對時裝很重要。今天時髦和流行的東西,明天可能落伍了。Zara 利害之處在於他們的產品生命週期和生產時間極短。從設計到貨品上架,他們聲稱可在二週內完成。他們可以在二週內把產品上架的原因是他們是一間垂直整合的公司,他們在西班牙擁有生產基地,50%的產品由西班牙生產後空運,分銷到全世界。

如產品在一星期內發現滯銷,即立刻下架,以其他產品取代。沒有任何產品可留在店面多過四個星期,保證顧客每次到店內都看到不同的東西。

看到香港品牌日漸沒落,國際品牌冒起,我想起大前研一提到的M型社會。M型社會就是中產階級日漸消失,一些向上流動,一些向下流動的社會。在M型社會,因中產階級愈來愈貧窮,他們卻希望享受過去的生活品味,故能讓顧客感到奢華感的東西會大受歡迎。

無論香港是不是M型社會,三家國際品牌都能供應較本地品牌強得多的時尚感和奢華感,香港的品牌要扭轉這個趨勢真的很難。我看他們好像已半放棄香港市場,轉戰大陸去。問題是人家今天還沒到大陸開店,若明天要到大陸開店,你還有甚麼招數可用﹖

香港時裝品牌如不再勵精圖治,即使在大陸,也會被打得落花流水,無立錐之地。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假如我們不是身處共產主義國家,我們生活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裡,價格由供求決定。產品、服務、工資(有些國家有最低工資)由市場供求決定。

有些朋友去進修,考取專業資格,他們希望較好的事業前景,工資可更上一層樓。專業資格跟工資有甚麼關係﹖工資不是跟供求有關嗎﹖那就關乎專業資格的定義。醫生、律師、工程師是我們認同的專業人士,他們有甚麼特點﹖

1. 他們的地位受香港法律保障,令他們得以壟斷和排除競爭者。在香港,法例規定可以行醫的西醫必須具有政府認可的醫學學位,方能執業。

2. 這些學位的供應有限,因此入學的要求一般較高,成績較好者方可修讀(因涉及人命,必須控制供應以保證入讀的都是社會裡最優秀份子)。如香港只有港大、中大供應醫科學位,每年只供應250個醫科畢業生。

3. 我們對這些專業人士的服務一定有所需求。我們不會永遠身體健康、商業社會一定有所紛爭,我們對醫生律師等服務有所需求。

上述的特色點雖不精確,但大致可了解到專業人士的定義。專業人士一定能賺到更多的報酬嗎﹖寒窗苦讀、年年交學費,可以確保你的回報大於你所投資的嗎﹖

如了解上述定義,下面的答案要推論出來不難,

工資由供求決定。專業人士供應少、受法律保護而壟斷市場,假如需求穩定,收入自然有保證,比一般打工仔優越。

有一個工種,穿Polo 牛仔褲上班,是二千年科網股爆破前的理想職業。對,是IT從業員。的確,IT 是不讀過不能勝任的職業,叫一個讀歷史的去寫program,就等於一個生於清朝的人看到iphone,不知用來幹甚麼。相反,叫一個讀電腦去做採購,游刃有餘,可見做IT 的比做採購專業。

那IT 算專業人士嗎﹖根據上述定義,IT 不是,因它缺少了法律的保障。缺少法律保障意味這類人的供應量可以很大,供應量大自然沒那麼吃香,工資也沒保障了。

因此,專業可賺取更高的工資這一點是對的,取決於你對專業的定義。

2010年5月2日星期日

在家附近有一家吉之島10元店,發現這間店非常棒,而且經營得十分成功,分店愈開愈多,甚至一個區開兩間。吉之島是一間日資百貨公司,在香港我想已立根二十多年,對香港的零售市場非常熟悉。這間公司跟我甚有淵源,這容後再述,現在先說說這十元店的給我的印象。

第一,這間店面積不到一千尺,但上架的貨品達過千種,種類涵蓋家庭用品、文具、玩具、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廚房用品、食物飲料、園藝用品、衣物鞋襪、禮品等,一應俱全,就仿如一間壓縮了的百貨公司一樣。

第二,貨品類別雖多,但所有貨品分門別類,文具一個區域,個人護理用品一個區域,間隔分明,井然有序,不會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第三,貨架間的通道雖淺窄,但卻沒有給人逛得很辛苦的感覺。或許是貨架太多的關係,間出了很多淺窄的通道,走起來似迷宮,看起來更大和很有神秘感。

第四,所有的貨品是包裝精美,包裝明顯是花過心思,很多貨品用印刷opp 袋包裝,成本不低。吉之島是一日本公司,所有的包裝都寫著日文和英文。我們對日文包裝總有一種情意結,覺得它是高品質的象徵。

第五,所有貨品均一價十元,那裡很多貨品給你的感覺都是價值高於十元的東西,不少貨品買了後會給你超值的感覺。

我是當超級市場的採購員,在我看來,這家公司無論策略跟實踐都非常成功。第一,在經濟不好的環境,大家都在尋求平宜、物超所值和實用的東西,十元就買到超值的東西,十元店豈有不太行其道之理。我相信他們生意額比經濟好時更佳。

第二,這家公司的採購能力很強。貨品賣十元,來貨成品高於五元已無利可圖了,要在五元貨價找到品質不太差的東西,其訂貨量跟供應商的關係非要非常可觀不可。還有,你賣十元的東西,份量絕不能太輕,顧客認為不值十元的東西,銷路堪虞。吉之島在日本和香港經濟零售業多年,供應商基礎已非常充足和成熟,否則不可能在有限成本採購這麼多不同款式而又份量相當的貨品。

近年來吉之島百貨公司已積極發展他們自己的品牌Topvalu,這樣就可提升產品的毛利,也不用處處受其他品牌供應商的牽制,加強議價能力,Topvalu 品牌在一些基本的衣料如內衣、襯衣等已取得不錯的成績,日益受消費者接受。

我跟吉之島的淵源不淺。小時候,這家百貨公司在家附近不遠,暑假閒來無事,每天也在那裡亂逛。以前這裡賣很多日本貨品,目標顧客是喜愛高品質產品的中產階級,但隨著價廉物美的中國製產品日益大行其道,日本貨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吉之島不得不改變策略,採購大量平價的中國貨,目標顧客也由中產階級轉移至貧苦大眾,所有店都開在住宅區和比較貧窮的區域,而不是人煙密集的商業地帶。今天吉之島給大眾的印象就是賣平宜貨品的百貨公司。這策略也算成功,吉之島在這五至十年大肆擴張,開設日本人發明和擅長經營的十元店,其賣平宜貨的形象更深入民心。

我中七畢業後,吉之島剛完成全店的裝修,需要聘請大量的店員,我和同學知道後立即應徵,成為了第一批的售貨員,我被派往傢俬部,同學被派家品部。及後,其他同學知道我們在那裡工作,便相繼應徵。結果每一個部門也有我們的人,當時應有大約六七人左右在這裡工作,情景相當開心熱鬧,所以我對吉之島特別有親切感。

現在,長大的我或許覺得吉之島的東西不夠專業,不夠時尚。但我下班經過那裡,還是會進去逛逛,看到適合的東西還是會買回去,同時也緬懷一下小時候在這裡的時光。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一直很想寫一篇關於「創意」的文章,礙於對這方面知識匱乏,不敢班門弄斧。創意對我來說是比學一種知識高層次的東西,創新的東西是在已有的知識上錦上添花。

創意的用處在商業上在於開創藍海,避開競爭。大家都知道既有的需求,結果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在紅海裡爭個你死我活,血戰連場,不是毛利大跌就是結業。創意是differentiation 的不二法門,能避開競爭,成一家之言。當然,若你的創意成功了,必然惹來別人抄襲,你必須強化品牌和繼續創新,方可繼續縱橫天下。

李天命說創意的根本只在於二方面,就是組合格和轉換格。組合格是把兩項或多項事物組合起來,成為新的東西。如Wii 把遊戲機和運動組合起來;Facebook 把社交和遊戲組合起來;Apple 把音樂播放器和唱片銷售組合起來。創意令本來走下坡的任天堂和蘋果從低谷捲土重來,成為領導世界潮流的大企業。

轉換格就是通過轉化事物的全部或某些方面而創造新的東西。如轉換衣服的物料成gore-tex,既防水防風又透氣,當然這是建基於對納米的知識。eBay 把實體市場轉換成網上虛擬市場。亞馬遜把實體書店轉換到虛擬書店等,都是轉換格的例子。

把甚麼東西組合和轉換能產生新的東西而這東西又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呢﹖不是你把蟑螂加在冰淇淋成了蟑螂冰淇淋(雖然外國有蟲蟲糖),顧客就因為你有創意而光顧。創新是有風險的,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製造出一個看來可行的概念。這方面就是靠你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觀察力就是見多識廣,一些不起眼的東西你也了解其然及所以然。想像力就是你能把所觀察到的東西融會貫通,組合或轉換成新的東西。

我個人覺得要訓練出創意,可先從幽默感著手,幽默是需要動腦筋和運用想像力的,所以是相當好的訓練。如有一次跟朋友談起李嘉誠賣花讚花香,在傳媒前說住在日出康城心曠神怡(在垃圾堆田區附近的樓盤),朋友幽默的說當然心曠神怡,因為你吸到堆田區的味道,當然精神為之一振。把形容呼吸新鮮空氣的心曠神怡轉換了概念成為吸到臭味的精神為之一振,是轉換格的應用。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中央近日落重藥打壓樓市,例如將第二套房的首期成數提高至五成,按揭利率最少要較指標利率高出10%。至於第三或之後的套房,銀行可以基於其風險評估而停止借貸。一切手段,都是壓止樓市瘋狂的升幅,去除樓市泡沫,防止泡沫爆破,預期內地樓價會下跌兩成。

樓市泡沫緣於低息環境和流動性過剩。金融海嘯令凱恩斯理論捲土重來,各國利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力挽狂瀾,避免陷入經濟衰退。低息環境和流動性過剩令我們的錢多了,放在銀行卻沒有回報,於是我們買資產去保持購買力,大量資金追逐少量資產,股市樓市大旺,資產價格飛騰,成為泡沫,泡沫最終爆破,資本主義的歷史從來如是。就好像玩音樂椅般,音樂一停,接火棒者身陷險境。

各國言退市,卻礙於經濟還是脆弱,怕二次衰退而遲遲沒有實行。資產泡沫繼續膨脹,爆破之害可以像九十年代的日本,九七後的香港,令經濟一沉不起。香港當年若不是靠大陸自遊行政策開動經濟引擎,恐怕也像現在的日本般一沉不起。

香港雖試過多次泡沫爆破,但作為自由經濟的地方,政府的角色不會太積極。吸收老董的教訓,若政府落重藥後泡沫爆破,政府必然成眾矢之的,影響之後的管治威信。現任政府深知泡沫遺禍卻只推出力度較弱的措施,是敷衍一下日漸高漲的民怨,有力度和實效的政策實在是推又死唔推又死。

現在香港樓市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三,
一 大陸的措施令資金退出大陸樓市而轉戰香港,令香港樓市進一步上升
二 下半年各國開始退市,炒家落雨收衫,令香港樓價回落
三 各國下半年還不退市,令資產泡沫爆破,令樓價大幅回落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保育問題 - 社區網絡

其中一個反重建的論點是重建會割斷居民的社區網絡。社區網絡可以為一個居民提供一些個人的接觸,當中他可以維繫一種認同感,獲取情感上的支持、物質的援助及服務、資料的提供及社會接觸等(Walker, et al 1979)。

例如,一個獨居的老伯,他每天在街市的燒味店吃飯,之後到雜貨店買一罐啤酒喝,然後到離家不遠的公園跟其他老伯下棋。又如行動不便的婆婆,跟隔壁的婆婆們亙相照應,平時閒話家常,間中弄一些糕點到下面的菜市場賣。在這社區裡得到情感和物質的支援,就是他們的社區網絡。

重建令這些居民被遷移到其他地方,即使他們被原區安置到同區的公屋,他們的網絡不能避免受到損害。如婆婆的鄰居已不是原先相依為命的婆婆,老伯的公屋離公園遠了,或要坐一程車才可到達,他現在不會到公園跟朋友下棋了。這影響了他們原本建立的生活習慣和跟朋友的連繫,他們或許因此失去了精神慰藉和心靈記託,要重新適應或從此一蹶不振。

這令我想起一套我最愛的電影「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有一幕是一個本來被終身監禁的伯伯因表現良好而提早獲釋。他放監後被安排到政府安排的超市工作,他因習慣了在監獄的生活,他想去小便時竟舉手跟經理說他想小便,引來顧客奇異的眼光。他在監獄裡幾十年,跟其他囚犯成了生死之交,每天一同工作,一同吃飯,一同聊天,出獄後他一個朋友也沒有。因不習慣新的生活和缺少心靈和情感的支持,一天,他在房間裡上吊自盡。

金錢不一定能彌補心靈的損傷,尤其是人年紀了,需要的或許是更多的關懷和可消磨時間的嗜好。在都市發展和維持他們社區網絡間取得平衡,政府的角色很重要,要辦到兩全其美殊不容易。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花了一個小時看Steve Jobs iphone 4.0 的presentation。蘋果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費電子科技企業,iphone 4.0 正描繪著未來我們的科技生活藍圖。

Palm 以前盛極一時,但現在市佔率急劇下降,甚至有傳它將會被收購。蘋果會步Palm 後塵還是會繼續獨當一面呢﹖縱觀現在形勢,Blackberry 還是大阿哥(佔42%)、Google 的Android市佔率大升一倍多(還不過10%)、蘋果大致持平(佔四分一)、Windows mobile 受各方打擊,流血不止、Nokia 的symbian難成氣候,最終應演變成Android 和iphone 之爭。iphone 4.0 能否助Apple 脫穎而出,成為未來smartphone 大贏家呢﹖且看iphone 4.0 以下的七個更新,

.支持多工(multi tasking)

.資料夾

.加強的 Mail 程式

.iBook for iPhone

.更好的企業安全性

.遊戲網路社群

.iAD 「行動廣告」

我覺得比較創新的更新是multitasking 和iAD。它們將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和消費模式產生影響。

先說multitasking,Steve Jobs 說他們已可做到在不大量消耗電池和CPU 效能的情況下讓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例如,朋友用skype打電話來說今晚出去吃飯,我們可同時打開openrice 的app 找餐廳。又例如我們可上載照片到facebook的同時,打開遊戲耍玩。在multitasking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的變得千變萬化了,如我們可以一面聽音樂,一面在車廂裡開著GPS帶路;或一面聽網上電台,一面check email,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增加更多娛樂和便利。

再說iAD,這個概念是全新的,所以我對它的興趣會更大。傳統的網上廣告,如google 和fb 的廣告,都是用hyperlink 的形式,只要click 到廣告上,另一個browser 就會彈出來帶你到他們的網頁,這令得我們盡量避免click這些link。一是可能有好幾個brower 會彈出來,要我們逐一關掉。第二是廣告內容良莠不齊,有些更是非常沉悶。現在的iAD,蘋果會主動統籌和管理廣告,揚言要令這些廣告擁有前所未有的亙動性和動感,令大家都樂於點擊和收看這些廣告。

iAD 把廣告加到app 上,只要用家點擊廣告,app 的編寫者/擁有人就可以分到4成的利潤,蘋果佔6 成,這構成一個三贏局面。第一,app編寫者本來只賺到每一個下載所分得的利潤,現在再加上廣告的收入,他們的收入增加,自然會編寫更多受觀迎的app,或令更多具創意的人加入編寫行列,產生百花齊放效應。第二,蘋果除賺到廣告分成的同時,因有更多高質素的app,結果有更多人購買iphone,而購買iphone 的用家又會下載music、movie、ebook等,長尾效應發揮到淋漓盡致。

問題是廣告的效能如何,能不能有效接觸到目標客戶,iAD 開始時企業對這個廣告平台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如這一步棋行得對,蘋果將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因長尾效應,蘋果可供下載的app、音樂、ebook等邊際成本近0,每一個下載也是坐享其成,成為利潤),也足以把其他smartphone 殺下馬來,稱霸武林。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自我懂性以來,就住在筲箕灣。在懂性之前,我是住在柴灣的公共屋村,可是我對那裡已沒有甚麼印象了。

不知為何小時候的經歷我往往記得很清楚。在筲箕灣的一切,我印象頗深。在筲箕灣的廿幾年中,我住過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在筲箕灣與西灣河之間的一個頗荒蕪的山頭。雖交通不便,但空氣清新,四周寧靜。屋子只有三百多呎,梳化和電視距離只有四五呎,令我們這班電視迷都變成近視眼。

每天早上上學,我們都沿著山上那充滿狗糞的捷徑步行回校,需時約十五分鐘。

住在這裡多年後,對面的山頭要興建新的公共屋村,每天爆石打樁,我們被這些噪音折磨了好幾年。至六年級時,因我們日漸長大,屋子擠迫的緣故,我們搬到現在的屋子。這裡面積近六七百呎,三房兩廳,足以滿足我們未來對空間的需要。最重要是這裡交通非常方便,初搬到這裡時又面臨鯉魚門海峽,漁船黃昏時都躲進筲箕灣避風塘,晚上漁火閃閃,燈光璀璨,十分浪漫。可惜這裡己被填海,闢為公共屋村,再看不到這些令人神往的景致。這裡有一條東大街,是筲箕灣最旺的街道。每逢甚麼天后誕、譚公誕,這條街一早便有打鑼打鼓舞龍舞獅的活動,圍觀的街坊都不少,好不熱鬧。平日這是一條食街,很多自以為很好吃的食店都進駐這裡,汰弱留強後,剩下來的都不會太差。

筲箕灣原名餓人灣,因名字不好聽,海邊地型又似筲箕,改名為筲箕灣。這裡以前是一漁村,村民多為漁戶,是東區最大的社區。東大街以前已是當區最旺的街道,商店林立,絕大多數是中藥店和售賣祭祀用品的衣紙店。這裡最早的公共屋村是明華大廈。又因位處維多利亞港入口,在沿海建有堡壘,置炮台魚雷以防敵人入侵,現已闢為海防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由於筲箕灣位處港島邊陲,對外交通幾乎隔絕,故有一俗語為「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上一趟中環,要長途跋涉,等於現在到一次澳門。現在這區雖不算繁盛,但可貴的是它仍保留了一點傳統特色,不失之一個頗「好住」的社區。

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香港保育問題的徵結

前幾天跟建築界的朋友談起保育問題,很有啟發性,讓我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了解。

保育在香港之所以這麼複雜和具爭議性主要緣於兩個核心問題。

第一是經濟效益與保育價值的矛盾。第二,在於保育價值的主觀性。

香港戰前戰後建成的樓宇,質素良莠不齊,飽歷風霜、風吹雨打過後,到今時今日仍存在的,難免因日久失修而有所缺陷,輕者石屎剝落,重則發生馬頭圍悲劇。殘舊的樓宇應該清拆,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廈,似乎是天經地義。但我們的保育的意識日強,對這個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有更多的反思和批判。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是稀有資源,所以地價高昂。背靠祖國令我們買到相對便宜的建築材料,故拆卸重建永遠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大部分的舊樓都在發展成熟的區域,交通和配套一流,地價更高,如重建成商業大廈或豪宅,所產生的經濟價值龐大。

相反,如我們保留舊樓,維修所費不菲又產生不到龐大的經濟價值。重視經濟效益是香港一個重要的價值,不合符經濟效益的我們甚少支持。

有趣的是,與此同時我們的保育意識日強,逢舊必拆再不是我們的價值。更多人更會關心甚麼是應該保留,通過媒體和互聯網發表他們的意見,向政府施壓。這就成了經濟效益和保育價值上的矛盾,是保育的第一個困難點。

第二點是我們怎樣斷定甚麼是值得保留。香港第一座英軍建成的軍事建築物美利樓於1840年代建成於金鐘中銀大廈現址。這個黃金地段上有一座具維多利亞色彩的建築物,要保留這座建築物同時要維持經濟效益,重建於赤柱似乎是較折衷的方案。

這座具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的英式大樓尚且要遷就經濟發展而移到別處重建,我們應該用甚麼標準去決定甚麼是值得保留﹖這是一個價值問題,可以是人言人殊,不能證明誰對誰錯。或許有一些是沒有爭議,但有一些如皇后碼頭又可以引起很大爭議。政府對永利街的唐樓群一錘定音,說要永久保留這些能代表香港60 年代生活的建築物,完全是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代表它是根據甚麼客觀標準所決定。

作為一個不民主的社會,政府並不在制度上代表市民聲音,當它要在保育的議題上下一個決定,其合理性是值得懷疑的,也令社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彈和爭議。這就是香港保育問題的複雜性。

1982 年金鐘美利樓

2010年4月1日星期四

復活節假期明天開始。每一年的復活節,我沒有例外的找它。近幾年,我都失望而回,看不到它的蹤影,這就是吉百利的cream egg。今年,在惠康貨架上,終於買到它了。以前買的是一只大的,今次買了三只小的,小的份量比較合適,因為大的真的膩了。

小時候的復活節,我必定會買一只cream egg,一打開鍚紙是蛋型的朱古力,裡面不是玩具,而是甜甜的鍊奶和黃色的焦糖,模仿真正的蛋。它雖然甜得過份,十分不健康,但小時候又會吃得津津有味。

原來吉百利早於1971年已經推出cream egg,一直也是新年和復活節的best seller,不知道為什麼香港早幾年都沒有在賣,到今年才有機會嘗到它的味道,更重要是回憶起小時候復活節假前,中午放學後我便嚷著要買一只來吃。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張五常一篇文章寫大陸打假的問題。他指出冒牌貨的存在對社會有利無害,不應打也。這是跟社會主流相悖的觀點,十分有趣。他的理據是只要買家知道自己是在買假貨,假貨的存在對社會有益無害。

反對假貨的理據主要是怕假貨當真貨賣,有人受騙。但如果買家早知道他們買的是假貨,他們還會反對假貨的存在嗎﹖在羅湖城買GUCCI 手袋,價值二百元,怎樣笨的人也知道自己在買假貨,假貨的存在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何樂不為﹖

假貨對賣真貨的商家有影響嗎﹖消費者會全走去買假貨而不買真貨嗎﹖他認為假貨的存在對賣真貨的品牌的影響是正面的。它給真貨做了免費宣傳,讓這些外國品牌在國內聲名大噪。
有經濟能力的人,也一樣會買真貨,滿足虛榮感。君不見大陸較富裕的人要買正貨,都紛紛到香港專櫃,這些奢侈品牌生意滔滔,分店愈開愈多,假貨宣傳之效實在居功不少。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青山道

近期永利街大熱,貼2006 年頭寫的文章公諸同好 ----

小就對舊區情有獨鍾,喜愛獨自在那裡閒逛。在眾區中,除了中上環外,其次就對青山道(Castle Peak Road)有種莫名其妙的好感。青山道可能是全港最長的道路,始於深水埗終於元朗。

我最喜歡的就是由荔枝角到深水埗的一段。

荔枝角以前是一個工業區,到處都是工廠大廈。自八十年代工廠北移後,這些工廠大廈已不見工人進行生產,取而代之是一大堆貿易公司進駐,提供聯絡、跟單、倉庫等後勤服務。

過了荔枝角,進入長沙灣,看不到工商業大廈,只見屋村和唐樓。這些唐樓很多看起來也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雖外表陳舊,但見証著時代的轉變。下面的地舖有些是陳舊的辦館、茶餐廳、藥房、燒臘店,有些是新式的連鎖店,形成強烈的對比,相映成趣。而近山的一邊則有人傑地靈的蘇屋村和李鄭屋村,下面是燈火通明的街市,到了傍晚主婦們都擠到市場買菜,好不熱鬧。

很喜歡這個充滿人情味的社區,很喜歡看到燒臘店亮得剌眼的電燈泡和街上閃閃生輝的霓虹燈。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在這裡走走,的確大大舒緩了來自各方的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今天再經過此地,發現很多組舊樓和地舖已人去樓空、一片沉寂,面臨清拆重建的命運。在香港這個金錢掛帥、經濟主導的城市,缺乏經濟價值的建築物並沒有保留的理由,儘管這些建築物充滿香港特色和古樸的味道。可想像的是多年後青山道將會面目全非,老香港的面貌將不復見。還是籍清拆工程未開始時多欣賞這條老街道,讓這些經歷過時代變遷的景物永存於心中。

約1965年青山道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社會流動

關於社會流動,社會裡一直有一個主流論述,就是香港社會流動的門愈來愈窄。近期流行「八十後」這個詞彙,好像要跟「六十後」、「七十後」形成對立,也是跟社會流動這個概念有關。

社會流動,是指個人能在社會裡階級的流動。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在社會裡爬到較高的階級。八十後之所以行為激進,論述認為是他們從小就生於一個不穩定和負面的政治經濟環境裡,如中英談判、八九民運、九七回歸、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SARS、金融海嘯等。他們有比上一代更高的學歷,但社會地位及工資卻是全是公司最低,也看不到有上位的機會。

他們覺得社會中最好的東西都被「六十後」、「七十後」霸佔了,最明顯是管理階層是被一些學歷比他們低的「六十後」、「七十後」霸佔著,根本沒有升職的機會。

五六七十後的成長正是香港經濟飛騰的時候,他們一出來社會做事,就享受著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當時的公務員工資雖不俗,但卻無人問津。有大志者都在商業機構找工作,因商業機構有更多發展的機會,工資也較高,跟現在大家都很想當公務員大相逕庭。

上一代中五畢業廿幾歲已當上經理,這一代大學畢業很多年後也是普通員工,是現今社會的現象。是因為香港經濟太成熟﹖競爭太激烈﹖教育太普及﹖社會制度不公平﹖不曉得,留待大家想想。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長尾理論

幾年前看過一本名為長尾理論(Long tail theory)的書,書中所論述的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這經濟模式推翻傳統的80/20理論。

長尾理論引起了我的興趣,因這意味著這行業一種新的商機的出現和崛起。

先回到80/20 理論,80/20 意指80%的銷售額都是來自20%的商品。百貨公司裡商品琳瑯滿目,但80%的銷售額都是來自裡面20%的SKU。買手在挑選產品時往往希望把所有賣得好的商品放上架,他們或許根據以往的銷售經驗,人家產品的銷售結果,潮流等因素去採購商品。人算不如天算,他們採購的商品往往不能同樣的大賣,總會有一些產品賣得比另外一些好。貨架空間是一個零和遊戲,放這一件產品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另一件產品,因此買手的角色就是利用有限的貨架空間去最大化銷售額、銷售量和利潤。這是傳統零售業的經營模式。

長尾理論從互聯網經濟歸納出一個新的理論框架。作者從研究裡發現,最暢銷的20%商品無疑為公司帶來絕大部分的利潤。但他同時在需求曲線中發現,冷門的產品雖少人問津,但銷售量一直沒跌到0。這意味著很多冷門和不暢銷的產品也會有知音者,這些商品銷售量合起來,將會是驚人的生意。在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冷門的產品因貨架空間有限而永遠不能面世,但這不等於它們是不好的產品。而網上商店,貨架空間無限,多放一件產品只等於多儲存一筆記錄,邊際成本接近0。由於成本低廉,這就令一些冷門的產品得到重見天日的希望。



iTunes store、amazon、ebay 甚至現在apple, google, nokia 售賣智能軟件的market,產品數目以數百萬計,儘管不暢銷的80%產品只獲一位客人青睞,加起來也是不小的生意了。

昨天看報紙,看到Apple 一口氣推出了數件新產品,對於這間充滿創意,開創出一片藍海的企業,我是讚嘆不已的,其中它新推出的 itouch 更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itouch 集上網(Wi-Fi)、音樂、影片、照片於一身,機身厚度只有八毫米,只需用兩根手指就能把 itouch 操控自如。這部多功能的高科技機器,8G 容量只售2400元。這級數的科技只賣2400港幣不是令人有點驚訝嗎﹖說真的,賺錢的並不是靠售賣這部機器,而是銷售這機之後所帶來的長尾。

有了Wi-Fi,就可隨時隨地下載和購買音樂和影片。iTunes store 有六百萬首歌任由用家下載,每首只售0.99美元,熱門的、冷門的,悉隨專便。Apple 多放一首歌在伺服器上的成本接近0。無本生利,你就可看到長尾的生意可以有多大了。Apple 這招令以往的唱片店難以生存,唱片店因貨架之限無法限列冷門的唱片,令喜歡另類音樂的人失望而回。Apple 正正就用最低的成本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長尾意味消費者將會有更多的選擇,令人類的文明更多元化,對人類來說是好的東西。值得我深思的是,音樂和影片甚至書籍是可以數碼化的東西,可以經光纖網絡傳送給消費者。但實物又怎麼樣呢﹖長尾理論可以應用在實物商品中嗎﹖實物商品怎可以衝破物流技術的限制而令世界上所有商品都能放在消費者面前,讓他們自由選擇呢﹖這是一值得我們去想的問題。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今天政府公佈了2010-2011 年的財政預算案。在大幅財政盈餘支持下,政府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增加開支。政府的角色是甚麼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香港政府強調重視自由主義,大市場,小政府,盡量不對市場作出干預。

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是置業的問題。現在的樓價,我等青年根本難以負擔。樓價續升原是求過於供,供求失衡。土地供給的機制是現行的勾地制度。勾地制度的精神在於土地供應機於市場需求,有需求時發展商可在勾地表中把土地勾出拍賣,價高者得。能否勾出土地在於發展商的勾地價是否令政府滿意。政府在釐定勾地價時又過份進取,以致能勾出土地的機會很低,影響了土地供應。

財政預算案提出了一些政策增加中小住宅供應,包括要港鐵和市建局多建中小型住宅,研究活化居屋二手市場等,是可以令買不起私人樓的人有更多選擇,但不能解燃眉之急。因到這些單位能推出市場之時,不知是多少年之後。

現在樓價上升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寛鬆資幣政策和低息的環境,熱錢向回報高的資產流竄。香港地少人多,房屋政策相對穩定,自然成為炒家天堂。或許一天世界各地要退市,低息不再,不用任何政策,樓價也可大幅回落。作為未為業主的人,一定期待這一天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