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獲益豐富的buying trip

到新公司不到一個月,已安排了一個為期兩個星期的buying trip。這個trip 帶買手遊歷整個中國,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金華、永康、廈門、泉州、東莞、中山、順德。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靈感相當豐富。 

北美做生意的方法跟英國相當不同。在英國,買手多向工廠直接購買,以省卻中間商的成本。在北美,直接購買的比例較低,反而中間商卻大行其道。 這次旅程除了看到很多產品的製造過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些中間商。他們的結構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公司可以有很多員工,也可以是one man band。他們來自美加,老遠跑到中國工廠向買手銷售他們的產品。

他們可以是工廠在美國聘請的sales佬,也可以只是跟工廠合作的sales佬。他們跟各美加零售商的買手保持密切關係,market research做得相當好,向買手提供市場資訊。他們熟悉市場,知道各零售商在賣甚麼,零售價多少,是甚麼供應商供貨,並向買手建議可攻打其他零售商的產品,包括向買手present這些產品的樣板、規格、landed cost、建議零售價和買手可享有的邊際利潤。

除了提供市場資訊,他們會找幾家工廠合作,製造貨品。買手可以直接向工廠落單,中間商向工廠抽佣;或買手向中間商落單,中間商在產品上mark up。當然,前者責任較輕,後者責任較大,前者賺取的不及後者。

百分之九十的工廠不能提供詳盡的市場資訊,因為他們不可能每天到外國的店內做market research。這班老外正正填補了這一塊,也因他們的語言和文化跟買手共通,買手較為傾向向中間商購買,即使價格較高於直接向工廠購買。

這次的旅程讓我知道怎樣做成一單生意,不是把產品放在showroom就能賣,而是要具有很強的market intelligence,知道其他人在賣甚麼,甚麼產品可以把其他對手打敗,而且具有良好的口才和presentation skill。當然,不少得的是買手下單後,跟單的工作要做得好,具良好品質的產品準時送達。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又一個藍海 - Google Glasses

未來戰士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未來戰士眼睛看到的東西都能以電腦進行即時分析,並計算出準確的數據。

四月初看到新聞,Google正在開發一種可戴式電腦,叫Google Glasses。戴在頭上,可以聲控命令電腦在眼前的顯示屏顯示想看到的資訊,又可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找路,或以眼前的鏡頭拍攝景物和分享到社交網站,或跟朋友進行視象對話。有了Google Glasses,每個人都可以當未來戰士了。

如果應用在商業用途,這將會是極龐大的商機,並顛覆整個廣告行業。當你走進店子,眼鏡的鏡頭拍到產品的條碼後顯示產品的特性、價格、甚至產品的宣傳片、買過這件產品的朋友等資訊,就等於只要走進店子,貨品就不斷向消費者推銷和賣廣告。這實在是太棒太棒的點子了。

想一想iphone推出時,那支沒有按鈕的手機,只靠兩隻指頭在屏幕舞動就能把畫面放大縮小,操控自如。這革命性的產品令蘋果成為智能手機的霸主,也成為在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一兩年智能手機開始飽和,也沒有很大的突破,我相信Google Glasses會是下一代熱爆的產品。如果蘋果不發展相近的產品抗爭,Google將會把蘋果打得落花流水。

Google Glasses所衍生出的商機,除了剛提到的廣告,將會是眼鏡片。近視遠視的人要用Google Glasses,不能再配戴現有的眼鏡,所以鏡片很有機會安裝在Google Glasses上。又因每個人的度數不一樣,Google Glasses將不會跟鏡片一併售出,故打做和安裝鏡片的工作可能由第三方負責。每個有近視遠視的Google Glasses用者都要多打造一副鏡片,這將會是極大的生意。

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香港零售業的樽頸

現在的工作需要穿恤衫西褲,不能再像之前穿T恤牛仔褲那麼causal。這兩個星期想買一個跟恤衫西褲比較配搭的上班袋。到過不少地方物色也看不到一見鍾情的,最後買了一個在可以選擇的範圍內最順眼的。

在這個shopping的過程中,我有一種關於香港零售市場的體會。

不單是到商場、街上逛逛,而且還在外國的購物網站、淘寶網瀏覽,然後我得到以下的結論。

1. 外國購物網站 - 所有合心水的產品都是在外國購物網站看到。然而,我發現很多外國購物網站都不容許將貨物運到其他國家。有一些容許的,運費開天殺價,佔產品價格一個很大的比例。其實幾千元的東西你未必敢在國外的網站購買,因為外國的return policy很多都不保障國外買家。一千幾百元的東西,運費達幾百元,本來合理的價格也變得不合理了。

2. 淘寶商城 - 裡面售賣不同大陸品牌的東西,大陸品牌價格比外國品牌低,強調性價比高。可是我的經驗是從淘寶買回來的東西有80%都跟我的期望有偏差。原來在圖片裡看到的東西,拿在手或實際使用時都不如期望。

3. 商場 - 香港大部份的商場都是售賣幾個大品牌的東西。一些較偏門未崛起的品牌根本無法進駐商場。財雄勢大的品牌只要付得起貴租(你看看周大福在尖沙咀有多間分店),便可進駐商場有利位置,形成商場內的寡頭壟斷。雖說自由經濟,價高者得,但這同時形成了大者恆大,小商戶無法生存,也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領匯私有化後,這個方向更為明顯,我們要找大家樂、美心容易,找舊式冰室困難。

我所謂的體會就是香港的零售市場走向單一化,不同範疇的產品和服務由幾個大品牌壟斷,消費者可以選擇的不夠多。我認為多元化的產品,由市場篩選和淘汰,剩下這些品牌還可在市場立足,這個過程是健康的。現實是香港地少人多,租金高昂,大財團以天價搶舖,小品牌根本連入場券也沒有。與其到極少人流的地區租舖,不如不進入香港市場了。

看過一本書叫「長尾理論」,主要是說在網上世界多展示一件產品的邊際成本是零。在實體的世界,由於貨架空間有限,買手的責任是限制採購組合的規模,把最棒的assortment 放在貨架,得到最佳的銷售成績。

在網上,我們不用再理會貨架空間,你認為好的東西都可以放在網上售賣,因為多上載一件貨品到伺服器的邊際成本接近零。80/20理論說20%的貨品產生80%的營收,亙聯網讓未能放在貨架,較少人購買的產品得到展示的機會。(淘寶、ebay、Amazon等是長尾現象的體現,由於選擇過多,搜尋器是極度重要的幫手,讓消費者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長尾現象的價值在於令產品更加多元化,讓消費者的選擇增加,促進人類的福祉。

在外國,由於幅員廣大,住郊區的人要買東西,未必次次到市中心的店舖選購,因此各大品牌設網上零售店,客人在網上下訂單後便直接把東西寄到客人家中。在香港,網上店沒人光顧,因為香港面積小,交通方便,直接到商場/超市購買的機會成本很低,沒必要在網上購物。

那麼,香港的零售業怎樣可以更多元化,增加消費者的選擇﹖

我認為可以利用亙聯網在香港引入一些香港沒有的品牌,不租店舖,減低成本,增加生存空間。針無兩頭利,在沒有店面的情況下,把品牌做起是困難的,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成功的例子。第二,亦都是我覺得最有效的,是政府的推動。政府應該增加土地供應,放寬改變工廈用途的限制,令商舖租金回落,小零售商就有能力租用較二線的地區,減低他們的成本,增加他們成功的機會。

總之,小公司在香港搞零售的確殊不簡單,危機四伏,形成寡頭壟斷,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原因在於旺區的租金太貴,商舖供應不足,政府在這方面可以適度有為,令香港的零售市場更健康。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阿信屋」成了新霸權﹖

話說半年前有一則很紅的新聞說阿信屋受超市霸權欺壓,被供應商強逼要以高於超市的價格出售飲品,引起社會很大的迴響,之前我也有撰文討論。

這間被欺壓的阿信屋今天原來已在港九新界插旗,大舉旗鼓,分店68間,一年營業額達五億元。聽說下年分店數目翻一翻,達120間。在阿信屋附近的小商戶大喊阿信屋成了低價的壟斷者,昔日大叫被超市霸權欺凌的阿信屋,今天變成「阿信屋」霸權,趕絕了小商戶。

很有趣的是超市霸權的壟斷地位並沒有因此而被動搖,阿信屋成了另一個以低價作招徠的壟斷者。 阿信屋是不是成了新的壟斷﹖這樣的市場健康嗎﹖

阿信屋以市場價格租用店舖,貨品賣價比附近的小商戶平,並沒有要求供應商要小商戶提高賣價,又沒有以本傷人把價格定在成本以下做蝕本生意擴大市佔率。在這種情況下,阿信屋從小商戶做起,因價廉物美、薄利多銷和採購組合符合大眾口味等因素受消費者青徠而日漸壯大,並沒有甚麼不妥。

小商戶投訴阿信屋霸權(霸權這個詞含有不公平、霸道的意思)  ,必須提出其以不公平的手段做生意的證據,而不是見人家生意做大了,傷害到自己利益,便群起而攻之。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殘酷地淘汰弱者的其中一個例子,實屬所有做生意者要面對的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