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

H&M 和 Uniqlo

夏天來了,拿出的短袖衣服,上班永遠是穿著某幾件衣服。近幾個星期,一直想添一些平價夏衣裳,逛這幾年常幫襯的Uniqlo 和 H&M,走了幾個星期毫無收穫。

然後我記得我在一年多前寫過一篇關於這兩間零售商的文章,連結如下:

http://loyincheung.blogspot.com/2010/05/bossini-giordano-g2000-baleno-g2000oem.html

這文章說在M型社會裡,能讓消費者以大眾化價格感受到奢華感的零售商會雄霸市場。無疑,Uniqlo 和 H&M 近年積極擴充,幾乎在所有大規模的商場插旗。其他零售商見人家成功,錢途無限,於是紛紛來港開店,之後有澳洲的Cotton On,又有近期以700 萬月租搶走上海灘畢打街舖的Abercrombie & Fitch。

Uniqlo 和 H&M 經過幾年的擴張,市佔率一直擴大,也以價廉、時尚、物美趕走了市場上一些較弱的小零售商和boutique。再加上大陸客崇尚外國品牌,到港shopping又是大勢所趨,讓他們的生意滔滔不絕、蒸蒸日上,分店愈開愈多。

以我觀察,我認為他們在香港的擴張是時候完結,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這兩家公司前幾年進入香港後,甚為積極,市佔率一直擴大。這順風順水的環境令他們過度安逸,款式上愈來愈沒有新意。頭幾年消費者還覺得新鮮,發展到現在我已覺得他們的款式過份沉悶保守。再加上大陸客來港旅遊,對這兩家店趨之若鶩,還是覺得很有新鮮,讓這兩個零售商覺得自己的銷售還是很成功,最後他們每一季也維持保守和單調的款式。

2. 近一年商品價格如綿和人造纖維等大升, 這兩家賣廉價衣物的零售商的成本壓力極重,唯有靜悄悄地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提高了正價,又減少了折扣的金額,我等買廉價東西的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又怎會不知道他們加價。款式已經是年復一年沒轉變,價格又提升了,太不值了,這只會逼消費者尋求其他選擇。

國際品牌優勢在他們付得起錢聘請designer,用的布料也經過測試,不會穿了黑心綿也不知。這是小型boutique跨不過的門檻,小型boutique 向批發商拿貨,對供應鏈沒有任何控制。

A&F 進香港,是好事,有競爭才有進步(雖然A&F市場定位比Uniqlo 和 H&M高)。只有同level 的國際品牌才能付得起香港的租金挑戰這兩個零售商的地位,逼使他們向消費者提供更多折扣和出色的款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